close
內容來告訴你房貸信貸借款諮詢管道免費服務自hexun新聞
新型主體倒逼農技革新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農業技術的需求不再單一,倒逼農技推廣提升專業水平和研發能力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管建濤作為我國第一產糧大省,黑龍江省糧食產量近年持續大幅增長。來自國傢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黑龍江省糧食總產達到1200億斤。回望2013年初,當時全省偏澇耕地一度近8000萬畝;而入汛後,全省39條河流發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洪澇災害一度造成3000多萬畝農作物受災。擴大農業技術推廣面積,提高科技抗災能力,克服災害天氣不利影響,成為推動糧食增產的重要支撐。記者在基層調查發現,隨著新型經營主體壯大,農業技術推廣正從被動灌輸向主動渴求轉變,倒逼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不斷進行技術革新,而過去農技推廣體系存在的“網破、線斷、人散”問題亦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推廣機制呈現漸漸理順的勢頭,但種業農機研發偏弱的問題仍然沒有有效解決。科技抗災效果顯著2013年黑龍江省繼續開展糧食“雙增”行動,即在20個縣市區開展超級稻“雙增一百”科技行動,落實面積1000萬畝,在47個縣市區開展玉米“雙增二百”科技行動,落實面積2500萬畝。效果顯示,示范片水稻、玉米平均畝產分別提高100斤、200斤以上。過去的一年,黑龍江省良種覆蓋率繼續保持在98%以上,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9000萬畝。全省深入推進糧油糖高產創建活動和糧食增產模式攻關試點,高產創建面積達到1億畝。黑龍江省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先進農業技術推廣應用下,全省畝均增產4%以上,增糧近50億斤。除瞭常規的增產技術外,科技抗災是2013年黑龍江省奪取糧食大豐收的重要原因。針對春澇黑龍江省創新水稻“三膜”覆蓋等技術模式,克服瞭土壤濕澇無法育苗的困難,保證瞭水稻及時育苗和秧苗質量;大力推廣濕澇本田原茬打漿和機械快速插秧技術,加快瞭水稻插秧進度,確保瞭水稻全部插在豐產期。對於洪水中受災地塊和農作物生育進程拖後地塊,省農業部門及時組織農民噴施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加快作物生育進程。全省通過飛機航化作業、高稈噴霧機立體作業,對9968萬畝(次)農作物噴施瞭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加快瞭作物生育進程,確保瞭安全成熟。科研能力尚待提升利用好科技將是我國未來一段時間維護國傢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石。要確保科技支撐,必須進一步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用市場化機制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擁有400萬畝耕地的產糧大縣依安,2007年在黑龍江省率先開展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這個縣把加強農業試驗示范基地建設作為農業科技推廣的金鑰匙。依安與黑龍江省農科院、吉林農科院、東北農大、八一農大合作,每年建立10處以上試驗示范基地,試驗示范新品種達200多個,展示主推技術20餘項。針對傳統農技推廣體系與“三農”發展不相適應的實際,黑龍江省青岡縣從順體制、活機制、建制度入手,全方位推進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著力構建網絡健全、充滿活力的農技推廣新體系,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瞭強有力的科技支撐。2013年,全縣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3%,較改革前提高瞭10個百分點。青岡縣農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青岡將推廣站從鄉鎮農牧綜合服務中心剝離重組,由縣農委垂直管理,采取公開選聘的方式,按崗選人,為每個鄉鎮選聘2~3名專業技術人員。采取國傢投入一點、政府投入一點的辦法重點武裝鄉鎮推廣站,使鄉鎮推廣站達到“五有”標準,即有業務用房、有辦公設備、有培訓設備、有試驗設備、有交通工具。雖然部分縣市過去農技推廣體系存在的“網破、線斷、人散”問題得到一定程度解決,但從全省看,農業科研方面仍有很大上升空間。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作物遺傳育種學教授王振華說,與國外種業研發能力相比,黑龍江乃至國內種業在投入、人才、研發方面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在種質資源問題上,必須加大種質資源保護和引進力度,把種質資源研究作為種子安全戰略的基點,構建強有力的種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一些先進農機和農藝的結合也存在差距。一些地方農業幹部介紹,現在美國、歐洲等地的大型先進農機精量化能力特別強,“少播瞭一粒種子,機械就會提示駕駛員,這種精準度確保株數穩定,避免缺苗少株現象發生。”這種新型現代技術,黑龍江以及國內研發的農機還很難達到,特別是在黑龍江廣大農村地區應用面積很小。精準服務倒逼技術革新近年來,黑龍江積極發展各類形式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把分散的土地連片起來,把分散的作業統一起來,不斷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科技化水平。目前,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4萬傢左右,有效促進瞭土地規模經營。“對於農業技術的認識,傳統種糧主體和新型經營主體有著很大區別。”黑龍江省寶清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崔天祥說,原來一傢一戶的老式農民,對應用現代農業科技的積極性不太高,有什麼新技術也不願意學,即便是我們推廣農業技術,也大都是灌輸性的,說教式的,學習和應用的效果都不好。一位農業技術推廣幹部很無奈地告訴記者,有時有的地方不得不花錢雇農民,將他們集中到一起學習技術,以盡可能更多更廣泛地推廣農業技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就不一樣瞭,他們對農業技術是主動渴求。”崔天祥說,無論是種糧大戶,還是農民專業合作社,他們本身大都具備一定的種糧經驗和能力,也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農業技術,非常迫切希望通過現代農業技術來提高糧食產量,“有時你不向他推廣,他都主動找上門來要技術”。本文來源:瞭望觀察網新型經營主體經營規模大,技術需求明確,推廣效率也大幅提高。當地農業幹部介紹,一個縣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是有限的,面對龐大的散戶農民,往往感到力不從心,無法準確弄清和解決所有農業技術問題。但新型經營主體規模經營面積較大,統一防蟲和應用科技效果非常突出。“對我們來講,服務群體發生的這種變化,將使農業技術應用面積和到位率有所提高”。新型經營主體的迅速壯大也給農業技術推廣帶來新的挑戰。黑龍江省農科院總農經師矯江認為,隨著科學種糧水平不斷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農業技術的需求不再單一,越來越專業化、系統化,這需要農業技術推廣者更高的專業水平和能力。矯江介紹說,現在黑龍江省一些馬鈴薯合作社已經開始從簡單的種產銷向上遊的種薯研發環節延伸,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生產效益。進入研發環節,往往需要更專業的知識,這也倒逼農業科技推廣人員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加快學習當前國內外先進的農業技術。□
新聞來源信用貸款借款信用貸款借款http://news.hexun.com/2014-01-07/161208389.html
新型主體倒逼農技革新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農業技術的需求不再單一,倒逼農技推廣提升專業水平和研發能力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管建濤作為我國第一產糧大省,黑龍江省糧食產量近年持續大幅增長。來自國傢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黑龍江省糧食總產達到1200億斤。回望2013年初,當時全省偏澇耕地一度近8000萬畝;而入汛後,全省39條河流發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洪澇災害一度造成3000多萬畝農作物受災。擴大農業技術推廣面積,提高科技抗災能力,克服災害天氣不利影響,成為推動糧食增產的重要支撐。記者在基層調查發現,隨著新型經營主體壯大,農業技術推廣正從被動灌輸向主動渴求轉變,倒逼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不斷進行技術革新,而過去農技推廣體系存在的“網破、線斷、人散”問題亦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推廣機制呈現漸漸理順的勢頭,但種業農機研發偏弱的問題仍然沒有有效解決。科技抗災效果顯著2013年黑龍江省繼續開展糧食“雙增”行動,即在20個縣市區開展超級稻“雙增一百”科技行動,落實面積1000萬畝,在47個縣市區開展玉米“雙增二百”科技行動,落實面積2500萬畝。效果顯示,示范片水稻、玉米平均畝產分別提高100斤、200斤以上。過去的一年,黑龍江省良種覆蓋率繼續保持在98%以上,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9000萬畝。全省深入推進糧油糖高產創建活動和糧食增產模式攻關試點,高產創建面積達到1億畝。黑龍江省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先進農業技術推廣應用下,全省畝均增產4%以上,增糧近50億斤。除瞭常規的增產技術外,科技抗災是2013年黑龍江省奪取糧食大豐收的重要原因。針對春澇黑龍江省創新水稻“三膜”覆蓋等技術模式,克服瞭土壤濕澇無法育苗的困難,保證瞭水稻及時育苗和秧苗質量;大力推廣濕澇本田原茬打漿和機械快速插秧技術,加快瞭水稻插秧進度,確保瞭水稻全部插在豐產期。對於洪水中受災地塊和農作物生育進程拖後地塊,省農業部門及時組織農民噴施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加快作物生育進程。全省通過飛機航化作業、高稈噴霧機立體作業,對9968萬畝(次)農作物噴施瞭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加快瞭作物生育進程,確保瞭安全成熟。科研能力尚待提升利用好科技將是我國未來一段時間維護國傢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石。要確保科技支撐,必須進一步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用市場化機制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擁有400萬畝耕地的產糧大縣依安,2007年在黑龍江省率先開展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這個縣把加強農業試驗示范基地建設作為農業科技推廣的金鑰匙。依安與黑龍江省農科院、吉林農科院、東北農大、八一農大合作,每年建立10處以上試驗示范基地,試驗示范新品種達200多個,展示主推技術20餘項。針對傳統農技推廣體系與“三農”發展不相適應的實際,黑龍江省青岡縣從順體制、活機制、建制度入手,全方位推進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著力構建網絡健全、充滿活力的農技推廣新體系,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瞭強有力的科技支撐。2013年,全縣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3%,較改革前提高瞭10個百分點。青岡縣農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青岡將推廣站從鄉鎮農牧綜合服務中心剝離重組,由縣農委垂直管理,采取公開選聘的方式,按崗選人,為每個鄉鎮選聘2~3名專業技術人員。采取國傢投入一點、政府投入一點的辦法重點武裝鄉鎮推廣站,使鄉鎮推廣站達到“五有”標準,即有業務用房、有辦公設備、有培訓設備、有試驗設備、有交通工具。雖然部分縣市過去農技推廣體系存在的“網破、線斷、人散”問題得到一定程度解決,但從全省看,農業科研方面仍有很大上升空間。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作物遺傳育種學教授王振華說,與國外種業研發能力相比,黑龍江乃至國內種業在投入、人才、研發方面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在種質資源問題上,必須加大種質資源保護和引進力度,把種質資源研究作為種子安全戰略的基點,構建強有力的種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一些先進農機和農藝的結合也存在差距。一些地方農業幹部介紹,現在美國、歐洲等地的大型先進農機精量化能力特別強,“少播瞭一粒種子,機械就會提示駕駛員,這種精準度確保株數穩定,避免缺苗少株現象發生。”這種新型現代技術,黑龍江以及國內研發的農機還很難達到,特別是在黑龍江廣大農村地區應用面積很小。精準服務倒逼技術革新近年來,黑龍江積極發展各類形式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把分散的土地連片起來,把分散的作業統一起來,不斷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科技化水平。目前,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4萬傢左右,有效促進瞭土地規模經營。“對於農業技術的認識,傳統種糧主體和新型經營主體有著很大區別。”黑龍江省寶清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崔天祥說,原來一傢一戶的老式農民,對應用現代農業科技的積極性不太高,有什麼新技術也不願意學,即便是我們推廣農業技術,也大都是灌輸性的,說教式的,學習和應用的效果都不好。一位農業技術推廣幹部很無奈地告訴記者,有時有的地方不得不花錢雇農民,將他們集中到一起學習技術,以盡可能更多更廣泛地推廣農業技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就不一樣瞭,他們對農業技術是主動渴求。”崔天祥說,無論是種糧大戶,還是農民專業合作社,他們本身大都具備一定的種糧經驗和能力,也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農業技術,非常迫切希望通過現代農業技術來提高糧食產量,“有時你不向他推廣,他都主動找上門來要技術”。本文來源:瞭望觀察網新型經營主體經營規模大,技術需求明確,推廣效率也大幅提高。當地農業幹部介紹,一個縣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是有限的,面對龐大的散戶農民,往往感到力不從心,無法準確弄清和解決所有農業技術問題。但新型經營主體規模經營面積較大,統一防蟲和應用科技效果非常突出。“對我們來講,服務群體發生的這種變化,將使農業技術應用面積和到位率有所提高”。新型經營主體的迅速壯大也給農業技術推廣帶來新的挑戰。黑龍江省農科院總農經師矯江認為,隨著科學種糧水平不斷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農業技術的需求不再單一,越來越專業化、系統化,這需要農業技術推廣者更高的專業水平和能力。矯江介紹說,現在黑龍江省一些馬鈴薯合作社已經開始從簡單的種產銷向上遊的種薯研發環節延伸,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生產效益。進入研發環節,往往需要更專業的知識,這也倒逼農業科技推廣人員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加快學習當前國內外先進的農業技術。□
新聞來源信用貸款借款信用貸款借款http://news.hexun.com/2014-01-07/161208389.html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